——寻找陈之一(陈钧)同志生平史料的前前后后
最早的中共浙江省委是在1927年6月建立的,至1949年5月浙江解放前,曾有过11位省委书记(包括5位代理书记)。其中10位是在最初短短的22个月(至1929年4月)内先后任职,他们的平均任期仅有2个多月。当时正值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的白色恐怖时期,新成立的浙江省委面对的是异常险恶的政治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也导致了省委书记这个重要岗位的人员频繁变动(包括被捕、工作临时替代和个人辞职)。往往是事发突然,有时还来不及请示中央,省委就必须临时推选一位代理书记以领导机关工作。第3任省委书记张秋人,就是在开会宣布任职(1927年9月28日)的第2天,被敌人逮捕入狱,而临危受命接替张秋人的就是当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工人部主任的陈之一同志。
对于浙江省委代理书记陈之一的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但多少年来,我们对他的情况却了解甚少,甚至还没有一张他的照片,这不能不说是浙江党史研究工作中的一大憾事。在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编写的《浙江中共党史人物》(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中对陈之一生平是这样记载的:
“陈之一(1903-1980),又名陈之益,江苏金坛人。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任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工人部主任。9月任省委代理书记,兼省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11月任省委常委。年底,调离浙江。后脱党。1945年至1948年任中国民主建国会理事,1957年起任国务院参事。”
这实际也是此前我们对陈之一的全部了解。浙江省和杭州市的党史研究部门一直在设法弥补有关他的生平史料,但一直未能如愿。2018年,随着《浙江通志·中国共产党志》编纂工作进入到整理选用照片阶段,能够完整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浙江担任过省委书记(代理书记)的11位人物照片和进一步充实他们的生平资料,成为大家的共同愿望。这样,又一次寻找陈之一史料和照片的工作开始了。
近年来,由于各单位都重视了对本部门历史资料的整理和宣传介绍,并有了公开的单位网络信息平台,这为我们查找资料提供了极大方便。首先,我们在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网站的《民建简史》中发现:1945年11月28日,民主建国会筹备会议在重庆迁川工厂联合会举行,3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推举筹备干事名单中有“陈之一(钧)”的记载。陈之一改名为陈钧,这一新的线索为我们打开了思路。
接着,在国务院参事室网站的《国务院参事室大事记》中,又查到了多条有关陈钧的记载。这使我们恍然大悟,陈之一以后改用陈钧这个名字,难怪我们在担任过国务院参事的名单中始终找不到陈之一。更让人意外的是,陈钧是在1980年逝世,而在国务院参事室网站1988年的记载中,却突然出现一条:“9月17日,中央组织部批准:‘可承认陈钧同志1925年秋到去世前(1980年8月)的党籍’。”这说明在陈之一过世8年后,他的组织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对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条非常重要的信息。因为,按我们原来掌握的史料,一直是以他在30年代后“脱党”来对待的。这样,我们就完全可以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身份来介绍和宣传陈之一的一生了。
我们通过组织正式发函联系国务院参事室,但人事处并未能找到陈之一的档案,也未能找到当年恢复他党籍的原始文件;特别是现在的工作人员已无法判定当年参事室集体活动的照片中哪位是陈之一。为此,我们又联系了当年可能推荐他到国务院参事室的中共中央统战部、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中国民主建国会重庆市委等相关部门,但都没有结果。最后,还是在国务院参事室人事处同志的热情帮助下,找到了当年陈之一去世时,他的6个子女留存的工作单位登记。这虽然是20世纪80年代的信息,但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又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了。
时间已经过去30多年,特别是经历了改革开放后机构、人员的不断变化,经与几个单位联系都一无所获。最后我们联系到了第4个儿子当年的工作单位——北京某设计院人事处,但被告知此人可能属于该院某工程公司,而此公司十多年前已经与该院彻底分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北京某工程公司办公室的退休人员名单中,我们终于找到了第4个儿子的手机号码。这样,通过他又联系到了在深圳工作的他的二哥……
这样,我们不仅找到了陈之一的照片和大量他的生平史料,而且在研究室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通过发函与中组部联系,我们于2018年12月24日得到了中组部发来的当年为陈之一(陈钧)恢复党籍的正式文件(彩色复印件)。由此,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浙江省委重要领导人之一——陈之一同志的沉浮人生逐渐清晰起来。
以下是根据各方面的资料综合还原的陈之一的生平简介。
陈之一生平大事纪
1903年 陈之一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现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于家村,以后曾用名陈之益、陈志益、陈智益、陈钧等。
1908年 开始读私塾,后转为小学。
1919年 高小毕业后,考进镇江的江苏省第六中学。正值五四运动爆发,受新思潮影响,参加学生抵制日货、驱逐校长的罢课等活动。
1923年 考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这是大革命时期受国共两党影响的新型大学),接触到共产党的早期著名人物: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施复亮、张太雷等人,受到了马列主义的理论教育。
1924年 经上海大学教务长邓中夏推荐,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学习。6月,与同去的叶挺、朱克靖等人抵达莫斯科东方大学。陈之一被编入中国班聂荣臻学习小组,学号是1793。不久经罗亦农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 奉命返回上海。被组织安排在上海总工会第一办事处浦东区罢工办事处工作,参与了上海五卅运动的组织和发动。7—12月任办事处副主任,同时兼任浦东区青年团的负责人。9月,经中共浦东区支部书记张人亚介绍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0月,担任上海纱厂总工会组织部部长、印刷总工会中共党团书记。
1926年 年初,组织日商上海纱厂三厂工人罢工斗争。8月,任中共上海小沙渡部委(上海第四部委)代理书记。
1927年 2-4月,任中共杭州地委工人部主任。春节前后北伐军到达杭州,成立杭州总工会和沪杭甬铁路总工会,任沪杭甬铁路总工会负责人。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遭通缉(在被通缉的197人名单中,陈之一以“陈志益”名排在第179位)。不久转移武汉工作,在武汉列席中共五大。6月,在武汉出席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帮助全总执行委员会委员长苏兆征筹办武汉政府劳工部,任劳工部机要室主任,参加拟定劳动法草案。
8月 赴杭州参加中共浙江省委工作,被任命为省委常委、省委工人部主任。
9月 因省委书记庄文恭辞职,27日省委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选举新的省委成员:陈之一为省委委员之一。28日,新省委召开全体会议,选出常委并进行分工:书记兼宣传部主任张秋人,常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主任陈之一。29日上午,张秋人被捕。当天下午省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陈之一代理省委书记。
10月 10日,陈之一主持发布了省委《双十节告革命民众书》,号召“工人、农民、贫民们,在共产党的赤色旗帜之下集中起来,实行武装暴动夺取政权!”18日,主持起草了《浙江农民运动议决草案》,指出:“浙江农民的暴动动机,有几处已非常迫切,如果能在各方面准备充分,即可于最近数月内开始暴动。”10月间,主持完成了《中共浙江省委九月份组织工作报告》,对前一阶段全省党的组织工作和省委改组情况向党中央进行了详细汇报;主持创刊了浙江省委机关刊物《钱江怒潮》;主持省委会议,讨论通过了城市工人罢工和工、农、学同时举行一场“大的争斗”的决定。11月2日,杭州的振新、庆成、霞和等丝织厂开始罢工。接着,江干光华火柴公司和湖墅烟业各厂纷纷开展罢工响应。
11月上旬 中共浙江省委在上海召开工作会议,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李维汉受中央委派出席会议,对浙江省委成员进行调整,任命夏曦为省委书记。会后,陈之一调上海工作,任中共上海闸北区委职工部长兼上海总工会闸北区特派员。
1928年 2月16日,上海总工会特派员们在新闸路酱园弄开会,因叛徒唐瑞麟告密,陈之一与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陈乔年,江苏省委常委、上总委员长郑覆他,上总沪东区特派员张维桢等10余人一起被捕。
1928—1933年被关押在上海漕河泾监狱。期间,担任过一年狱中秘密党支部书记,后被转往甲字重监关押,由张维帧接任狱中党支部书记。1933年,陈之一、张维帧先后刑满释放。
1934年 出狱后积极寻找党组织,经组织审查与张维桢两人被恢复党籍,两人被调到上海全总白区执行局负责开展上海纱厂工人运动,张维祯任上海纱厂总工会主任、陈之一任总工会秘书。
1935年 韩念龙(化名蔡仁元)在上海平凉路土地庙施家宅(今平凉路2641号甲)创办杨树浦工人识字学校,招收裕丰、大康等纱厂工人来读书。有一次,陈之一从工厂返回住处路过该校,进去听到韩念龙以教识字为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宣传抗日,便与张维桢经常到学校开展活动,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宣讲活动发动群众、培养骨干,先后发展韩念龙等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2月 大康纱厂工人梅世钧遭日本人毒打,于次日身亡。梅世钧去世后,陈之一、张维桢和韩念龙便利用杨树浦工人识字学校为基地组织大康、裕丰、公大、上海纱厂等厂工人举行反日罢工,以抗议日本人制造“梅世钧惨案”。为了加强对日商纱厂工人斗争的领导,上海全总白区执行局专门成立了日本纱厂工作委员会(也称“纱委”),由陈之一、张维祯、韩念龙、周林等组成。
6-8月 接上海全总白区执行局秘书马纯古通知,由张维桢担任上海日本纱厂总工会主任,陈之一任总工会秘书。8月1日,陈之一担任上海工人救国会负责人,并与沈钧儒、章乃器、李公朴等文化界救国会以及其它几个救国运动团体建立了联系。8月,上海全总白区执行局宣布解散,日本纱厂工作委员会虽然失去了与上级的直接联系和指导,但他们决心继续推进日本纱厂的工人罢工斗争。
11月 日本纱厂工作委员会按照中共中央的《八一宣言》精神,拟定了“五条”来指导沪东日本纱厂工人大罢工,并成立了罢工指挥部,由陈之一、周林负责指挥沪东各厂斗争,最后促使上海32家日本纱厂6.8万多工人都参加了反日同盟总罢工。同时,上海各界市民也纷纷表示支持日本纱厂的工人斗争。经各厂工人和上海社会各界救国运动团体的努力,这次罢工斗争最终变身为一场全上海市民的抗日救国运动。26日,日商纺织业公会会长最后表示同意在工人提出的条件基础上稍加修改方案。轰轰烈烈的上海反日大罢工胜利结束。
1937年 4月,因日本纱厂工作委员会失去与上级组织的联系,便由陈之一作为代表,去延安找寻组织关系。在西安见到原莫斯科一起留学的同学聂荣臻。第二天与聂荣臻、杨尚昆等人同到延安。当晚拜访了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博古(秦邦宪)。次日,由陈赓介绍拜见了在延安的中共中央领导朱德、林伯渠、董必武等人。5月,在延安列席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会后,陈之一请毛泽东的秘书周小舟安排向主席作一次汇报,后因博古希望他尽快返回上海等待中央派人接收,而提前离开延安。9月中下旬,在上海仍未等到接收人员的陈之一来到南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找到博古。博古通知他,上海日本纱厂工会工作委员会人员已被党中央派人接收了,并安排陈之一去重庆工作,归董必武领导。而此次陈之一的组织关系却并未被上级部门接收,未公开的理由(据后来得知)是陈之一和张维帧有“托派”嫌疑。
11月 陈之一回江苏老家招募动员家乡子弟数十人参加抗日队伍,并于1938年春节后在江西景德镇将这些人员移交给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
1938年 陈之一在湖南湘西的辰溪和浦市“江苏失学青年工读团”党支部参加组织生活。后去武汉八路军办事处见到了周恩来,并汇报了近期的工作情况。
1939年 陈之一于年初抵达重庆,开始使用“陈钧”这个名字。春节,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见到了董必武,汇报了在湘西浦市工读团的工作以及自己从上海到南京、江西、武汉、湘西、重庆的情况。董必武与博古商量,决定让陈钧做民族工商业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由董必武直接领导。其后几年,陈钧在重庆搞起了工业合作社(“工合”)运动,后来又联系了42个工业合作社组织了工合联合供销处,并被选为理事会主席兼经理。两个月后,陈钧自己办了个小厂,负责迁川工厂购买棉纱织布的申请批准,合法地加入了纺织同业公会、土布同业公会、针织业同业公会和迁川工厂联合会,表面上成了一名“真正”的“民族资本家”,并以此基础在中小工厂中开展党的统战工作,在斗争中推动他们扩大联合,直到组成有6000多家企业的中小工厂联合会。
1945年 8月至年底,经4个月的筹备,中国民主建国会在重庆成立,作为发起人之一的陈钧被选为理事(筹备期间是筹备干事之一)。11月28日,民主建国会筹备会议在迁川工厂联合会办公地点举行,30多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推举黄炎培、胡厥文、章乃器、陈钧等为筹备干事。在12月5日的筹备干事会议上,通过了章乃器起草的《民主建国会成立宣言》。在成立大会上选出37位理事、19位监事。陈钧是理事之一。
1946年 2月10日,重庆发生了著名的校场口惨案,总指挥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殴打成重伤,陈钧不顾危险将他救出,带回住处养伤。陈钧此举获得上层民主人士及民间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和信任。5月,国民党政府迁回南京。为适应局势,民建总会于4月迁到了上海,陈钧也举家回沪。不久,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向解放区进攻,全面内战即将爆发。6月9日,民建举行会员座谈会,专门讨论如何挽救民族经济危机问题。会上,章乃器、盛丕华、包达三、陈钧等提出派代表到南京请愿,面陈对时局的意见。
1947年 负责中共上海地下情报工作的吴克坚要在上海设电台,便请陈钧推荐可靠人选,陈钧推荐了自己在五卅运动时期发展的共青团员叶人龙,电台就设在塘沽路62号叶的家里,电报员夫妻开始就住在陈钧的工厂里,电台一直安全工作到上海解放。
1949年 5月上海解放,陈钧见到了上海市长陈毅,陈毅请陈钧推荐一些可靠的民主人士,陈钧推荐了盛丕华、胡厥文两位民主人士,他们以后都担任了上海市副市长。陈毅也希望陈钧留在上海工作。陈钧请董必武将自己的组织关系转到上海,但几天后收到董必武的答复是:陈钧的党组织关系要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作结论。不久,陈钧被调往北京到中央财经委员会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党组织关系仍未能得到解决。
1950年 9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陈钧为江西省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委员。后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私营企业局专门委员。
1952年 3月,陈钧在中财委私营企业局工作期间,突遭陷害,被上海市公安局秘密逮捕,宣布是“反革命”,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家属3年后才知道他被关在上海提篮桥监狱。经家属多方申诉,陈毅、董必武、张维桢和吴克坚等老战友纷纷为他证明。1956年陈钧获平反出狱,1957年拿到最高人民法院无罪判决书。
1957年 陈钧写了较长的材料要求组织作进一步审查,经中央组织部第六处负责审查后,向他宣布政治上没有问题,历史没有问题,但党组织问题还未能恢复。后经周恩来同意,4月29日,第47次国务院会议任命陈钧为国务院参事。当年,多次参加由国务院秘书长习仲勋召集的座谈会和宴请等活动。
1958—1964年先后参加参事室组织的赴四川、湖北、云南、福建、大庆油田和东北地区视察调研活动。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政治迫害。
1978年 陈云和张维桢证明,陈钧的“托派”问题是康生制造的冤案。
1980年8月16日 陈钧在北京逝世,终年77岁。骨灰于1982年8月14日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1988年 经子女不断申诉,并请当年的领导和战友出具相关证明,在胡耀邦的关心下,中共中央组织部重新审查了陈钧的全部历史。9月17日,中组部给中共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发文(中组部〔88〕干审字1032号)批准:“《关于陈钧同志党籍问题的报告》收悉。经研究,可承认陈钧同志一九二五年秋入党到生前(一九八○年八月)的党籍。”
(以上资料来源:一、国务院参事室编《国务院参事室大事记》;二、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编《民主建国会发展史》;三、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浙江历史》(第一卷);四、浙江省档案馆编《浙江革命历史档案选编》(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五、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上海史》(1920-1949);六、中共上海市杨浦区委办公室等编《中共沪东地区党史大事记》(1919—1949);七、陈之一儿女提供的相关资料等)
陈之一(陈钧)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他是1925年上海五卅运动和1936年上海日本纱厂大罢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为中国工人运动作出过重大贡献。从1939年起,他遵照党组织的指示转为从事对民族工商业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取得了他们的信任,将党中央的统一战线精神及方针政策传递给他们,争取到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支持。他参与发起成立“民主建国会”,为新中国的诞生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他始终对党忠诚,尽管在他背后的流言蜚语、明枪暗箭从未间断,甚至被诬陷坐牢,但都未改变他初心的理想和信念。他的一生是革命者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贡献出了自己的一切。
2019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浙江解放70周年的各种纪念活动,陈之一的形象将会第一次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他10位为浙江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省委书记(代理书记)们一起,展示在浙江公众面前。
(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