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4-29来源:地区管理员
董每戡(1906~1980)
董每戡,原名董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浙江瓯海县潘桥乡横屿头村人。
一九二六年,董先生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在该校执教的著名共产党人瞿秋白的教育和影响下,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三十年代初在上海见识鲁迅先生,加入“左翼作家联盟”、“左翼剧联”、“左翼文化大同盟”,积极投身于左翼文艺活动。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周总理直接领导的政治部第三厅工作,率领抗日演剧队到前线慰问和大后方演出,宣传抗日救国。并创作了《保卫领空》、《天罗地网》、《秦淮星火》等独幕剧本。
董先生从小喜爱戏剧,长期从事戏剧史研究和戏剧评论工作。从一九四三年起先后执教于四川中三台东北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上海剧专、上海大夏大学、湖南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校和上海商务印书馆编审工作。一九五七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时被错划为右派,迁居长沙达二十一年。
自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五年六、七年间,写了手稿百余万字。基本完成《中国戏剧发展史》初稿。著有《中国戏剧简史》、《西洋戏剧简史》、《西洋诗歌简史》、《戏剧的创作和欣赏》、《琵琶记简说》、《三国演义试论》等书。
在十年动乱期间,他始终对党、对社会主义具有坚定信仰,克服种种困难,继续撰写《中国戏剧发展史》、《笠翁曲话论释》和《三国演义试论增改本》等学术论著。一九七八年冤案平反。一九七九年五月由湖南重返广州中山大学任教,虽年老体衰,疾病缠身,仍专心致志地为研究生开课。是年十一月为特邀代表之一,参加第四届全国文代会,并被推为中国百科全书戏曲卷编委委员。会议闭幕返校后,着手整理《说剧》、《五大名剧论》,拟在二年内重新撰写《中国戏剧史》等学术专著。于一九八O年二月病逝于广州中山医院附二医,终年七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