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5-23来源:综合科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是民间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清晨早起家家户户放鞭炮,称之“开门炮”以招辉纳福,预示来年吉祥如意。早餐食年糕或松糕,寓“年年搞”之意。这天,门庭号遍地鞭炮纸屑却不扫地,也不洗衣,更不倒马桶,不讨债,不讲不吉祥的话,更不争吵,不做不吉祥的事,邻舍间见面互祝新年好。晚辈秩序向長辈叩拜行李。親戚好友相互拜年,延续至正月十五日。建国之后,每逢春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举行春节茶话会或组织“团拜”、慰问离退体人员、“五保”老人,烈军属等。一般在正月初二开始,摆新年酒宴请親朋好友,喜气洋洋。
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挂年画,村里请戏班演戏,或放电影,人来客往,热闹非凡。“正月初一送元宝,讲的都是好,”旧时有人会沿街挨户念《送元宝》,唱吉利歌谣。好多村民初一起早赶往寺庙行香拜佛,求万事如意,生意兴隆,俗信第一个烧香者最为吉利,此习俗传承至今。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一般自正月十三日至十八日,民间开展挂灯、赏灯、舞龙狮等活动,也称灯节、上元节。届时地方上祠堂、庙宇、居家及街巷張灯结彩。以龙、狮领头,各种花灯、亭阁模型、乐器队、鼓号队及青年男女化妆戏曲人物等组成的龙狮舞队,伴随锣鼓、琴笛和唢呐乐声,舞龙滚狮,浩浩荡荡穿街走巷,所到之处家家户户放相迎,每到路口或富户庭院香案前,要举行“参龙”仪式。泽雅周岙正月十三日晚挑灯巡游,几千盏五颜六色各式各样花灯在夜幕下的乡间小道绵延几公里,像支灿灿的大火龙在山间游动,场面非常壮观。郭溪岭头九龙灯会红灿辉煌,迎神油灯,摆祭滚龙非常热闹。乡间元宵还盛行请温州鼓词、艺人演唱娘娘词。元宵夜吃宵,即使用用糯米粉馅芝麻、猪油、白糖的“汤圆”。
二月二 农历二月初二古称中和节,民间有称之春龙节,龙抬头,辖境乡村多有吃芥菜饭习俗,芥菜饭为在米饭中伴有芥菜和切碎的猪肉,有的还有香菇、冬笋作佐料,传统二月二吃了芥菜饭能明目,不会生疥疮。
清明节 每年4月5日或4日即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日。各家祭扫祖墓,烧纸钱,除杂草、加土清理坟墓,在坟前摆酒和“五碗”祭拜,祭毕方“清明馍糍”给拜坟親人。建国后,学校、机关团体组织集体谒烈士墓,缅怀先烈。清明日食“清明饼”,“清明饼”糯米粉,拌以棉菜,踏地眠、香莲之类野菜,食之清香可口。旧时,清明节,家门插柳枝,儿童头戴柳圈,妇女以柳叶簪髻,大家结伴观赏山野春色,谓之“踏春”。现此俗淡化,学校仿此组织春游活动。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重五节。家家户户裹粽吃粽,煮鸡鸭蛋,悬蒲艾煎“草头汤”,焚烟喷酒去毒秽,饮雄黄酒避邪恶。平原水网地区塘河上龙舟竞渡,各村落都有各自的龙舟,每舟划手36人,披统一颜色衣衫,前头执旗,后有击鼓鸣锣者,划手随锣鼓声,齐桨奋力争流,捉对竞赛。旧时龙舟争斗常发生殴斗,造成死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引导破除迷信,制止殴斗,曾一度禁止,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复又盛行,龙舟竞渡成为端午时节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端午节,出嫁女儿要送粽子、鱼肉给娘家,俗称“送节”,拜望父母長辈。
六月六 烈日炎炎,家家户户曝晒衣服、书籍,称之“晒霉”,宗族首事保存宗谱者取宗谱曝晒;寺院庵堂也将经卷摆在烈日下曝晒,使经卷不受虫蛀,村妇村姑采摘木槿花的叶和花,捣浆取汁,掺水濯洗发垢。也有用茶子饼、草木灰汤冲洗头花发,俗称“洗头日”。这日将小狗、小猫也赶下溪河洗澡,使之不生虱子。
乞巧节 农历七月七日为乞巧节,也称女儿节。传统中牛郎织女相会日。古时,乡间农家磨粉做巧食或饼,互赠邻居,妇女在月下摆巧食、瓜果等,望空祭拜织女星、三三两两聚在眉月下穿针走线,寓意向心灵手巧的织女“乞巧”,此俗今已少见。一些地方还有妙龄少女在七夕假期结拜,“盟姐妹”,采凤仙花(指甲花)染指甲的习俗。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七胖”、“鬼节”。民间请道士做道场,祭祀宗祠,送“封筒”和金银纸锭,纸札上书祖先姓名,盖上“三宝印”,祭祀后焚化。夜放河灯,分发纸钱给孤魂野鬼。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月亮格外圆而光亮,家人合家团圆赏月,親友间互赠月饼。旧时月饼,民间有大月、三锦、三堂月、空心月等。大月饼直径达尺,大如盘,上附印精美画。中秋夜,银辉布地,桂香漂浮,赏月吟诗,月下猜谜很有趣味。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古有登高佩戴茱萸,饮菊花酒之俗。明代十分盛行,后渐淡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将此日称为“老人节”,地方上在节日期间组织老人聚会、秋游山水等集体活动。
冬节 每年12月12日即二十四节气冬至之日,旧时有吃汤圆和馍糍习俗,寓“团圆、结缘”之意。民间有“吃了冬至圆,算作長一岁”之说。冬节还有祭祖习俗。
除夕 即农历年终,腊月下旬,家家户户忙掸新(打扫卫生)二十四日“小年夜”,备饴糖、糕点送灶神上天、年终接近时,捣年糕、炊松糕,制晒“酱油肉”“酱油鸡鸭”备年货。除夕日,贴春联、挂祖先画像。除夕夜,离家外出親人都返乡,合家团聚,吃“分岁酒”(年夜饭),拜祭祖宗,長辈给小辈分压岁钱。谈古论今,1983年以来观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甚至通宵达旦“守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