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瓯居海中>民俗民风

衣 着

发布时间:2024-05-23来源:综合科

 服  饰 不同时期服饰各有特色。旧时辖境一些家族制订族对家族成员服饰作规定,总体上是要求服饰符合时代特色,不标新立异,不过于奢华。

民代,男人穿右衽大襟長衫,女人穿铜盘领右衽大襟上衣,裙子長裤。农夫多着靛蓝、藏青粗布衫裤。

清代,神士多穿马褂、长袍外加马甲,商人多穿大襟長衫,农人穿粗布对襟短衣、長裤。官家太太、小姐常穿旗袍,农家妇女穿大襟式上衣,宽大“斗笼裤”。

民国时间,長衫、長袍逐渐减少,出现中山装、西装、大衣,有钱人家冬穿棉袄、羊羔裘,呢大衣,夏穿薄绸,锦缎。农人多穿家织粗布对襟長袖、短袖衣衫。富家妇女多穿旗袍,旗袍有紧身、短打、马甲、高领、中高领、矮领等式样,布料一般用府绸、土林蓝、乔其纱等。农村妇女一般穿大襟衣、粗衣衫,老年人衣服宽大,布色深,下穿便裤无口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城镇居民服装以黑色、蓝色、藏青色为主,男式多为中山装、列宁装、学生装、青年装、衬衫、香港衫等,女式多为列宁装、对襟衫。干部穿灰色中山装,布料以卡琪为高档。农民衣衫仍多有用家织粗布的。中苏友好时,曾流行过苏联花布衣,但时间很短。1966年“文化大革命”起始时,以穿绿军装,挎军用挎色为时髦,男女老少皆是。继而全社会男女服饰“蓝灰绿”单一色调,旗袍之类作为“四旧”产物受批判而销声匿迹。“文革”结束后,突破衣看禁锢,“牛仔裤”首被青年人所喜爱,中老年也乐于接受,盛行数十年至今不衰。1978年,改革开放后,服饰迅速向“多样化”“个性化”“新潮型”发展,1983年以来,兴起“西服热”西装套领带一时成为时髦,女性旗袍又风行起来。崇尚健美赶快潮,健美型、运动型、文化型、休闲型服饰受广大群众所喜爱。人们越来越追求服饰的款式典雅、精美新样、迎合时尚、高档品牌。

童衣按不同年龄,量体裁衣,精工细作,形式颇具地方色彩的小儿装系列。婴儿不分男女的第一件奶哺衣,俗称“毛衣”,又叫“和尚衣”,右衽襟衣,细带子系腋下和腰间,袖口及上下边缘不缝线,是婴儿外婆親手制作的利市衣。妇女头胎怀孕期间,向多子女家讨小孩衣服,一般给单衣和夹衣各一件系上红头绳,缚上万年青柏,此为“利市衣”。長子启蒙前,向100户人家各取一块布或锦缎,拼凑成一件小衣,拼凑的布块是边長约7厘米的八角形,颜色各异,绣上花、鸟、虫、鱼或人物,称之“百家衣”,其形似道衣又叫“道士衣”,孩子穿上“万家衣”会胆大而驱邪。“肚搭”又称“兜肚”,正中绣上动物或花卉图案,婴儿穿开裆裤时,系上“肚搭”护腹不受风寒。“兜篷”也叫披风,形似長形圆围裙,无袖无扣,用于小儿外出时裹身挡风御寒。婴儿裹衣多种,有些如“百家衣”今已不行。改革开放以来,服装市场童装款式不断更新,各式各样,形成专营市场。

帽  饰 形式多样,身份不同所戴帽饰不同,要符合身份。

学生帽 旧时,官绅身穿长袍马褂,头戴“学士帽”,这是一种椭圆顶,宽边檐的礼帽。冬用黑色或灰色呢料保暖防寒,夏用白色丝葛轻松凉快。

西瓜帽 清末民初,有身份人外出作客或迎娶新人,习戴瓜皮帽。这种帽用6块黑缎或布连缀成,像半个西瓜,顶端镶嵌帽珠,俗称“瓜皮帽”。

毡  帽 以黑色、灰色或褐色软毡制成布袋状,向上折叠为帽子,顶有帽蒂,拉下可包住头部,仅露眼鼻嘴,俗称“猴头帽”。农村老年人冬天多戴此帽保暖。

童  帽 旧时儿童不分男女戴各种形式童帽,有狗头帽、老虎帽、荷花帽、八仙帽、风斗帽等,帽额上常装饰“天宫赐福”“八仙”等银质镀金人物或绣上五彩花纹,“福禄寿喜”“长命百岁”等字样,寓吉祥祝福之意。多用毛线编织或绒布缝制。

笠  帽 俗称凉帽,席草编织,帽顶似瓜蒂状,帽内缎竹编弹性圆箍,两侧系带子。后渐由竹、笋壳编制笋壳笠帽所取代。

帽饰流行变动多。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行蓝色、藏青色八角帽与军帽相仿;六十年代初,风行与军帽相仿蓝色呢帽;“文化大革命”时期,男女老少盛行戴军帽;七十年代后期,流行呢绒或布质鸭舌帽;八十年代,流行与棉军帽相仿的各色棉帽,前额和两侧帽片贴缝長毛绒,可下翻。制作布料多为卡其、灯芯绒,亦有毛呢、皮革。九十年代后,旅游业兴起,太阳帽、旅游帽、高尔夫帽应运而生。

鞋  饰 从制作式样和制作材料划分,品类繁多。

布  鞋 旧时民间以穿布鞋为主。布鞋用不同布料制作鞋面、鞋帮,鞋底用旧破布叠成多层,用粗线针纳而成,鞋帮圆头,圆口,俗称“和尚鞋”。乡村妇女都能制作,男女老少都穿。二十世纪初,富家有穿单层牛皮底与黄鹿皮底布鞋的。六十年代,有鞋底较宽方口布鞋,俗称“北京鞋”。以后有塑料底布鞋、棉布鞋。

蒲  鞋 以蒲草编制的单底鞋。细麻绳为经,蒲草为纬配以染色席草缀花纹,圆口低帮。轻便、吸汗、通气,夏日人人喜穿。旧时,穷家平时劳作穿草鞋,走親戚换上蒲鞋。

草  鞋 以麻为经,稻草为纬制成鞋底板,前后各有一条,狭长绳套竖起,作为脚趾、脚跟,两边有鞋耳,用以穿系鞋绳,草鞋多为农民劳动时穿。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塑料和海绵拖鞋问世,蒲鞋、单鞋渐少,至九十年代几近绝迹。

绣花鞋 古代缠足妇女喜穿绣花鞋,在圆口布鞋鞋头,也有在鞋帮上都绣上多彩花案。新婚女子不论贫富,都穿绣花鞋。绣花鞋按季节绣花,春绣玫瑰,夏绣荷花,秋绣秋菊,冬绣腊梅。俗称“四季绣鞋”。

胶  鞋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晴日多穿力士鞋、解放鞋、球鞋,雨天穿雨鞋,以元宝鞋为主,还有中筒和高筒水鞋。这些鞋以塑胶为主原料制作,称之胶鞋。八十年代以来,工艺改进胶鞋式样多,有少林鞋、舞蹈鞋、休闲鞋、旅游鞋、青年鞋、足球鞋、防滑鞋、水晶鞋、轻便鞋、保暖鞋、棉胶鞋及各种各样的童鞋,而且色彩式样不断翻新。

拖  鞋 多在家中穿用。旧时,有穿木拖鞋,以木板为拖鞋底,俗称“木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多为布拖鞋或皮拖鞋后渐被塑料盒橡皮拖鞋(含海绵底)所取代。八十年代后期,出现以绒布或毛绒作鞋面,中夹保暖材料的海绵底保暖拖鞋,其样式有制作成熊猫、棕熊、虎狮等动物形象的。

皮  鞋 旧时,极少穿皮鞋,穿上皮鞋被视为贵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穿皮鞋者增多而趋普遍。皮鞋先行翻皮“大头皮鞋”,而后有无系带猪皮翻皮胶底轻便皮鞋。随之皮鞋制作的皮质、款式日益讲究。男士皮鞋现平头后尖头,先橡胶、塑料鞋底后牛筋、牛皮鞋底。女式皮鞋变化更多。八十年代末,盛行高跟鞋;九十年代后期,流行圆头宽底“松糕鞋”;进入二十一世纪,风行尖头窄長高跟“火箭鞋”。现行皮鞋低帮、中帮、高筒的,人造革、真皮的,夏季的皮凉鞋,冬季的毛皮鞋。各式各样,名目繁多。

袜  子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城乡群众多穿棉纱针织的長、短纱袜。农村老人冬日穿布袜、棉袜。纱袜易磨损,一般加缝袜底或加袜套。六十年代初,尼龙袜问世,尼龙袜美观耐穿弹性好,深受群众欢迎。八十年代,女性喜穿棉伦丝袜,袜筒由短而長,成裤袜,颜色近肉色,后又行棕、灰、黑多种色彩,穿时配以时髦、革履,显得亮丽。八十年代后期,以棉纱为主原料易磨,部位以棉纶丝加固的“棉袜”受人喜爱。此后,袜子原料趋高档,织作精良,用精梳棉,平用提花,无骨缝合、与经光棉混纺等工艺,制作的花式繁多,有运动袜、足球袜、防滑袜、网眼袜、弹力袜、保暖袜、休闲袜、毛巾袜、时装袜、绅士袜、少女袜、童袜等。


上一篇:

下一篇: